彙聚教育星火,攜手興安成長。7月26日,“點亮微光,鹽青先行”志願服務團的14位支教學生全部提前到位,并順利開展匠心打造的六大特色創新課堂。
一、“紅心鑄魂,青史育人”思政課堂
1.桂林抗戰文化繪聲講
支教學生王雨桐以“桂林當地美麗風景”切入,結合抗戰史實、地圖标注、少年兒童傳遞情報小故事、動畫短片等直觀方式,讓五年級的孩子們明白抗戰并非遙遠的故事,而是發生在故鄉的真實曆史。
2.我述新四軍英雄事
支教學生李雨軒通過珍貴史料與生動講述,帶領四年級的孩子們重溫新四軍的熱血征程。孩子們深刻感受到,這支英雄部隊在抗戰烽火中誕生,以無畏之姿沖鋒陷陣的壯烈曆史。願紅色精神紮根童心,照亮傳承之路。
二、“山水傳薪,民族鑄韻”民族課堂
1.巧手創藝
支教學生黃璐瑤引導一年級的孩子們發揮創意,精心制作出自己夢想中的小天地。孩子的作品充滿童趣巧思,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,更激發了空間想象與審美意識。
2.民族團結
支教學生趙文秀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壯族三月三的歌圩,說侗族大歌的韻味,聊身邊不同民族同學的相處日常,用鮮活例子串起知識。在輕松互動中,孩子們懂得了民族團結就是共分享、互幫助的點點滴滴。
三、“科普星火,志願燎原”科普課堂
1.科學實驗室
支教學生吳方烨帶領三年級學生從紙的日常用途聊起,當瓦楞狀的紙亮相,瞬間成為焦點!将平凡的紙“變身”科學主角,孩子們發現:生活裡處處有奇妙!隻要帶着好奇去探索,就能解鎖身邊的知識寶藏。
四、“語通世界,言展風華”文化課堂
1.明日雄辯家
支教學生王佳以“我的夢想”為主題,用“你知道哪些職業”之問引導四年級的孩子們迅速投入。通過擊鼓傳花遊戲,孩子們用“我叫?我的夢想是?”快速破冰。活動輕松有趣,孩子們勇于表達,為“雄辯”學習打下了基礎。
2.英語之聲
支教學生劉思源用英語為三年級學生呈現出“靈渠”之美。通過情境創設法,讓孩子們扮演外國遊客的英語小向導,既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,又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懷。
3.落筆生花
支教學生蘇文靜以“感受_____的美好”為主題,引導四年級的孩子們從“廣、新、逆“三個角度拟定主題。多樣的素材能拓寬孩子的寫作視野,助力其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。
五、“樂潤童心,舞繪山河”藝術課堂
1.旋律解憂鋪
支教學生邱夢陽圍繞“漿聲燈影,枕河聽音”,帶着五年級的孩子們走進大運河江蘇段的千年華章。通過阿卡貝拉、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團的《聲部介紹曲》等趣味資料,讓孩子們直觀了解了“什麼是合唱”。
2.舞趣中國夢
支教學生周恩擇和三年級的孩子們盡情舞動彜族的“阿細跳月”,他們跟着節拍揮動手帕、踮腳跳躍,從生疏磕絆到漸入佳境,在舞步中釋放活力,在律動裡感知純粹的快樂。
六、“心燈長明,護航成長”成長課堂
1.青春心航線(廉潔文化)
支教學生屈怡伶和五年級的孩子一起種下“誠實小種子”。抓手指遊戲初辨誠實與撒謊,心理故事繪本深化認知,角色扮演對比感受,孩子們明白了誠實需真言灌溉。
2.青春心航線(“兩彈一星”精神)
支教學生遊娅婷從“一塊改變命運的石頭”講起,和三年級的孩子們重溫這段國家記憶。從“鑽原子能新時期”的豪邁,到“續寫核工業新輝煌篇章”的期許,七十載核工業精神正以青春之名,在山野間悄然接力。
3.安全新航标(安全教育)
支教學生耿世勤結合近年本地溺水案例,給四年級的孩子們重點講解“六不準”原則。孩子們經過學習,能準确識别3類以上危險水域,85%以上的學生能正确描述溺水救援的步驟與關鍵點。
4.安全新航标(成長導航)
支教學生張義天帶領六年級的孩子們展開了關于夢想、責任與未來的深刻思考。他們認識自我、規劃目标、勇敢面對困難,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對話。
點亮之旅仍在繼續,期待更多精彩的追光故事。
(審核 賀子君 編輯 張藝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