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引導大學生正視情緒壓力,搭建藝術表達與心靈溝通的橋梁,4月13日下午,大學生心理衛生協會在主樓B503教室舉辦“‘心’繪缤紛情緒坊”主題活動,吸引30名同學參與本次活動。
活動在主持人的熱情介紹中拉開序幕。參與者以6人小組為單位,在25分鐘的自由創作時間裡,用畫筆将喜怒哀懼等情緒轉化為具象的表情符号。明黃與橙紅交織出雀躍的笑臉,藍紫色漩渦描摹憤怒的漩渦,更有同學突破平面限制,用立體折紙展現情緒的層次變化。“繪畫時仿佛在和自己的潛意識對話。”2022級沈同學在繪制的毛線球旁寫下這樣的感悟,“原來情感也可以如此古靈精怪,寫研究報告時的憤怒中夾雜着‘Wired’,卻也藏着‘Peace and love’。”
遊戲激活引共鳴
随後的“加字遊戲”将現場氣氛推向高潮。同學們輪流為詞語添加内容,共同編織出一個個完整而有趣的故事,在歡聲笑語中打破了社交壁壘。一位未能及時接龍的同學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:“這顆五彩的心記錄了多彩的情感,畫上創可貼後,它多了一份自我療愈的勇氣。”在“土豆土堆腿肚子”接力環節,各組通過傳遞詞語的方式拉近距離,默契與笑聲交織,進一步消融了彼此間的陌生感。
色彩照見話成長
活動最後是作品展示環節。咧嘴笑的三星堆、疑惑的海綿寶寶……每一幅作品都因分享而變得更加生動。活動負責人徐子涵表示:“我們特别設置了無評判的創作空間,希望同學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學會與情緒共處。”最終,30幅表情塗鴉作品最終繪成了一幅同學們心中共同的“情緒萬花筒”,斑斓的色彩映照着年輕心靈的真實脈動。主持人于晨錦總結道:“每抹色彩都是心靈的獨白。當我們将難以言說的情緒轉化為可視化符号,便開啟了自我療愈的第一扇窗。”
參與者手捧作品合影留念,光影交織間,青春的迷茫與憧憬定格成永不褪色的心靈畫卷。這場色彩與心靈的深度對話,不僅為情緒表達提供了嶄新範式,更讓每位參與者懂得:真正的心理健康,始于對自我情感的溫柔凝視與勇敢表達。
(審核:張钰 編輯:張藝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