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增強兒童對孤獨症的認識與理解,提升兒童的表達與社交能力,激發兒童對友好社區的期待與參與熱情。鹽城師範學院第31批新疆實習支教團聯合喜利媽媽社會服務中心,于4月2日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第一小學成功舉辦了以“一起守護星星的孩子”為主題的世界孤獨者日活動。本次活動由我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徐曉瑾同學精心策劃并主持,與江蘇父母大學一道,共同營造了關注孤獨症的良好氛圍。
活動當天,五年級學生齊聚察縣一小二樓錄播教室,共同參與這場充滿意義的教育活動。本次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帷幕,學生們依次參與各個環節,用互動和思考表達對孤獨症兒童的關心和理解。
在活動過程中,學生們首先觀看了電影《海洋天堂》,通過影片的情節和角色,孩子們對孤獨症有了初步的認識。随後,徐曉瑾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問答,提出問題。
“你知道這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嗎,可以簡述一下。”
“你身邊有類似影片中‘大福’這樣的孩子嗎?”
“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‘大福’你會怎麼做?”等。
引導學生積極思考,并進行講解和分享,讓學生了解孤獨症并知道了在面對孤獨症時應該怎麼做。
最後,察縣喜利媽媽社會服務中心的老師分發心願信紙,邀請孩子們描述自己對于友好社區的期待,并寫在心願信紙上。孩子們眼中泛起星光,接過信紙便伏案書寫,彩筆在紙面遊走成虹。有人畫下開滿糖果的街角,有人描繪雨天共傘的溫暖,稚嫩的筆迹裡,彩虹社區在童真中悄然綻放。信紙漸鋪成斑斓星河,每個字符都跳動着對友善鄰裡的憧憬,稚嫩指紋在落款處烙下純真諾言。
通過參與本次“藍色行動”,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孤獨症兒童的生活和需求,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關愛之心,堅定了他們為建設友好社區而努力的決心。據悉,本次“一起守護星星的孩子”世界孤獨者日活動也是我院“點亮微光 鹽青先行”黨團志願服務系列活動的暖心縮影。“通過體驗式教育,學生在情境互動中深化社會認知,觸發共情覺醒與情感升華。後續我們将持續構建學生社會情感培育體系,推動責任倫理的内化與親社會品質的塑造。”江蘇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、江蘇父母大學講師、心理學博士伏幹教授表示。
(審核:海英 編輯:張藝欣)